名词解释 > 生活常识 > 文章正文

铜绿、孔雀石是怎么回事?


中文名:碱式碳酸铜,俗称孔雀石、铜绿。

化学式:Cu2(OH)2CO3

外观 草绿色的单斜系结晶纤维状的团状物,或深绿色的粉状物

   化学方程式:Cu2(OH)2CO3══2CuO+CO2↑+H2O

孔雀石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,属于碱式碳酸盐,是盐的一种。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、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,又称铜锈(铜绿)。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、水和二氧化碳。铜绿(铜锈)也是碱式碳酸铜(主要成分是Cu2(OH)2CO3,非纯净物)。铜在空气中与O2,CO2,H2O反应生锈产生铜绿Cu2(OH)2CO3。加热可生成CuO,CO2,H2O

化学方程式:Cu2(OH)2CO3加热═2CuO+CO2↑+H2O

碱式碳酸铜

美观的绿色粉末状晶体,加热至220时分解。不溶于水和乙醇,可溶于氨水生成二价铜的氨配合物。溶于酸形成相应的铜盐,溶于氰化物、氨水、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的水溶液中,形成铜的配合物。在水中煮沸或在强碱溶液中加热时则可生成褐色的氧化铜。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。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。